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》课程笔记(三):遥感图像模型和特征

声明:本文参考课程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》,授课教师:韦玉春。

遥感图像模型

根据观测对象,遥感对地观测可分为:

  • 大气遥感
  • 陆地遥感
  • 水色遥感
    遥感图像模型是为了解释不同观测对象的遥感数字图像中 像素值的物理意义。观测对象不同,遥感图像模型不同,从而图像的校正、处理和信息提取方法不同。

像素值 L(x, y, t, λ, p)

某一时刻 t,在不同波长 λ和不同极化(偏振)方向 p上所收集到的位于坐标(xy)的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能量。

大气遥感的图像模型

正演:传感器接收的能量 = 大气中物质成分的能量 + 地面能量

大气中物质成分(CO2,水汽,气溶胶 )的能量:吸收、散射、辐射

陆地遥感的图像模型

正演:传感器接收的能量 = 地表发射 + 地表反射 + 大气散射
反演:地物信息 = f(地表发射,地表反射)
白天,地物信息可用地表反射的可见光来估计;夜晚,地物温度信息可用地表发射的红外光来估计。

陆地遥感将水体看成一种资源,一种土地利用类型,不考虑水体内部的组分,而水色遥感重点考虑水体内部的组分。

水色遥感的图像模型

正演:传感器接收的能量 = 水面的离水辐亮度 + 水面反射 + 大气散射
反演:水中物质信息 = f(离水辐亮度)

  • 大气散射:大气路径辐射。通过大气校正解决。
  • 水面反射:水面的耀斑。通过选择合适的观测角度避开。大多数情况下遥感对地观测是垂直观测的,而水色遥感是倾斜观测。
  • 离水辐亮度: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(对入射的电磁波有反应的物质)的光学特性总和。

遥感反射率或遥感反射比(remote sensing reflectance, Rrs)

Rrs = Qf *b_b/(a+b_b)
Q和f是与现场环境有关的因子,a是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的总吸收,b_b是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的总后向散射。

图像统计

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的世界,因而是没有颜色的,我们看到的遥感图像是合成的。图像统计是数字图像处理的第一步:图像是数字,可借助统计来获得对图像整体的认识;统计参数是后续图像处理参数的来源。

  • 遥感图像的像素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随机变量
  • 单景图像(即一个波段的图像)可以看做是自然界波谱总体的一个样本
    图像作为一个随机向量
    • 可用密度函数(或分布函数)f (x, y)来表示
    • 可用统计特征参数来表示,如期望、方差、协方差等

基本的统计特征(单波段)

  • 反映像素值平均信息的统计参数
    • 均值
    • 中值
    • 众数

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,则均值能很好地反映平均信息;若不服从正态分布,则中值和众数可更好地描述数据的平均状况。

  • 反映像素值变化信息的统计参数
    • 方差与标准差
    • 变差:最大值-最小值
    • 反差
    • 对比度

图像直方图(单波段)

图像灰度值的概率密度函数的离散化图形。横轴:灰度级;纵轴:频数。
性质:

  • 反映了图像中灰度分布的规律
  • 图像与直方图对应
  • 两个不相连的区域在直方图上是叠加的
  • 形态与数学上的正态分布的曲线形态类似

累计直方图:图像灰度值的累计概率密度函数的离散化图形。横轴:灰度级;纵轴,每一灰度级及其以下灰度级的频数或频率。因而,纵轴的最大值为1或100。

直方图与图像对比度

灰度级低:图像暗;灰度级高:图像亮。若图像不可见,则可利用直方图对图像的对比度做间接估计。
思考:直方图中稀疏的条带反映了什么问题?

多波段统计特征

反映波段之间的关系。

  • 不考虑空间位置
  • 统计量包括:协方差,相关系数…。协方差和相关系数越大,两个波段图像之间的协变性越强。

协方差(covariance)

变异关系的判断用协方差,给出的信息更明确。
计算公式:
当两个变量相同时,协方差就变成了方差。

相关系数

反映了两个波段图像所包含信息的重叠程度。剔除了两个变量量纲影响、标准化后的特殊协方差,表达两个变量 单位变化时的相似程度,值域[-1,1]。线性关系的判断用相关系数更容易。
计算公式:
当两个变量相同时,相关系数等于1。

像素空间关系和图像特征

像素空间关系

遥感数字图像是矩阵。像素空间关系描述了图像中像素与像素间的空间关系。

窗口和邻域

窗口(window):以任一像素为中心,按上下左右对称所设定的像素范围。如1x1,3x3,5x5的窗口。
3x3窗口
邻域:中心像素周围的像素,不包含中心像素本身。按照连通或指定的距离定义邻域。

  • 4邻域:以中心像素为中心作正方形或圆,与中心像素相邻的上、下、左、右4个像素。
  • 8邻域:以中心像素为中心作正方形或圆,与中心像素相邻的上、下、左、右、左上、左下、右上、右下8个像素。

空间关系

  • 距离(distance):欧式距离(即直线距离),城区距离(又称d4距离,即沿像素格走的横向与纵向距离之和),棋盘距离(又称d8距离,即横向和纵向距离中的最大值)
  • 邻域:如4邻域、8邻域或指定距离的邻域。影响像素的分割,进而影响连通性。
  • 梯度(grade):相邻像素的差异。
  • 邻接性(contiguity):有两个像素pq,若二者分别在对方的邻域中,称二者是邻接的。
  • 连通性(connectivity):若两个像素之间存在一个路径,称二者是连通的。二者必须是邻接的,且像素值相似。
  • 边(edge):一个像素与其直接邻域的局部形式。具有大小和方向。边与梯度方向垂直。
  • 区域(region):彼此连通的像素的集合。

图像特征

图像中像素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测度,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图像的性质。构建图像特征使用的数据包括:光谱数据、几何形态数据、纹理数据或它们的综合。

  • 特征的值:不同处理后产生的像素值。
  • 特征的名称:像素值的含义或定义。基本的图像特征类别灰度级、梯度、颜色、纹理等。

图像特征分类

划分一:

  • 原生特征:拿到图像后没有做任何处理的图像特征。如图像的波段,二级图像的特征,校正后(消除误差)的图像特征。
  • 次生特征:数字图像处理(如图像变换、滤波)后产生的特征。

划分二:

  • 光谱特征:原生特征(灰度、波段),次生特征(变换、滤波后)。每个像素都具有的特征。
  • 结构特征:图像纹理,反映了像素空间关系(梯度、距离、连通性)。多个像素具有的特征。
  • 几何特征:梯度,图像分割后的图斑特征(中心、面积、周长、形状等)。像素聚集具有的特征。

特征选择和提取

  • 特征选择:按照某些原则从众多候选特征中挑选出参加运算的特征的过程。目的:提高特征质量、降低 数据冗余、提高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效率。
  • 特征提取:针对特定的工作目的,基于图像的原生特征使用一组算法计算或构造新特征的过程。

构造图像特征的过程

首先从原生特征中选择,如果不满足,则进行特征提取产生此生特征,再进行特征选择,直到符合要求。

大爷,赏个铜板呗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