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文参考课程《遥感地学分析》,授课教师:韦玉春。
遥感的概念
广义: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,包括对电磁场、力场、机械波(声波、地震)等的探测。广义的遥感包含了对波和谱的探测,它们是曲线而不是图像。
狭义:应用探测仪器,不与探测目标接触,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,通过分析,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。
遥感是一种以物理手段、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。
- 物理手段:传感器、平台及信息传输
- 数学方法:计算机图像处理、数理统计、建模
- 地学分析:以地学规律为基础的地学处理过程(geo-processing)
遥感技术系统
- 遥感平台(platform),承载着遥感器和通讯系统
- 传感器(remote sensor),也就是遥感器
- 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
- 遥感资料分析处理系统
遥感信息源的类型
- 按遥感平台划分
- 地面遥感
- 航空遥感
- 航天遥感:卫星遥感是一种航天遥感
- 宇航遥感
不同的空间观测尺度
遥感平台 | 高度 | 目的与用途 | 其它 |
---|---|---|---|
静止卫星 | 36,000 km | 定点地球观测 | 气象卫星(GMS等) |
圆轨道卫星(地球观测卫星) | 500 - 1,000 km | 定期地球观测 | Landsat、SPOT MOS等 |
航天飞机 | 240 - 350 km | 不定期地球观测空间实验 | |
无线探空仪 | 100m - 100 km | 各种调查(气象等) | |
高高度喷飞机 | 10,000 - 12,000 m | 侦查、大范围调查 | |
中低高度喷飞机 | 500 - 8,000 m | 各种调查航空摄影测量 | |
飞艇 | 500 - 3,000 m | 空中侦察、各种调查 | |
直升机 | 100 - 2,000 m | 各种调查、摄影测量 | |
无线遥控飞机 | 500 m以下 | 各种调查、摄影测量 | 飞机、直升机 |
牵引飞机 | 50 -500 m | 各种调查、摄影测量 | 牵引滑翔机 |
系留气球 | 800 m以下 | 各种调查 | |
索道 | 10 -40 m | 遗址调查 | |
吊车 | 5 - 50 m | 近距离摄影测量 | |
地面测量车 | 0 - 30m | 地面实况调查 | 车载升降台 |
- 按探测的电磁波段划分
- 可见光遥感:0.38 - 0.76 nm
- 红外遥感:0.76 - 1000 um(感受地表辐射的能量变化,监测火灾、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)
- 微波遥感:1mm - 1m (优点:可穿透云雾)
- 紫外遥感:0.05 - 0.38 um (紫外波段多被大气吸收,因而常用于大气遥感)
- 多光谱遥感:多光谱摄影机、多光谱扫描仪
- 高光谱遥感:成像高光谱和非成像高光谱
- 按电磁辐射源划分
- 主动遥感:如微波遥感,利用设备向待观测物体发射电磁波,再根据对象反射的电磁波能量进行分析。
- 被动遥感:如光学遥感,以太阳光为电磁辐射源,通过地物反射的电磁波能量来分析并获取地物的能量。
- 按应用领域划分
- 地质遥感、农业遥感、林业遥感、水利遥感、海洋遥感、环境遥感、灾害遥感等。
遥感的特点
-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
遥感平台越高,视角越宽广,可以同步探测到的地面范围越大,从而可观测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。
注:“同步”一词是指分钟级而非秒级,因为遥感成像需要一定的时间。 - 时效性
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。 -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
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反映地表的综合特性,包括自然、人文等方面。 - 经济性
可节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 - 局限性
波谱的有限性、电磁波段的准确性、空间分辨率低等。
遥感信息源的综合特征
- 多源性
- 多平台
- 多波段
- 多视场:垂直观测、倾斜观测、前向观测、后向观测、立体观测等
- 空间宏观性
遥感影像覆盖范围大、视野广,具有概括性 - 遥感信息的时间性
- 瞬时特征
- 时效性
- 重返周期与多时相
- 综合性、复合性
- 多种地理要素的综合反映
- 多分辨率遥感信息的综合
- 波谱、辐射量化性
- 地物波谱反射、辐射的定量化记录
遥感图像与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区别在于,遥感影像记录的像素值是可以定量分析,因而可用于科学研究,而普通照片记录的像素值只是一个相对的值,是难以定量的。
- 地物波谱反射、辐射的定量化记录
- 遥感信息在地学分析中的模糊性和多解性
地面信息是多维的、无限的(时间和空间的),而遥感信息是简化的二维信息。
遥感信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- 同物异谱、异物同谱
- 混合像元:如,将一张遥感影像放大到一定程度后,某个像元可能是尘土与杂草的混合。像元的混合具有不同的空间和级别。
- 时相变化
- 信息传输中的衰减和增益(辐射失真和几何畸变)
遥感图像的分辨率
空间分辨率(spatial resolution)
- 像元大小(pixel size):针对传感器或图像而言,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。如,MODIS为1000m,OLCI为300m。
- 地面分辨率(ground resolution):针对地面而言,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。
- 瞬时视场(IFOV):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原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。单位:毫弧度(mrad)。IFOV越小,最小可分辨单元(可分像素)越小,空间分辨率越高。一个瞬时视场内的信息,表示一个像素。
- 线对数(Photographic Resolution; Line Pairs):成像平面上1毫米间距内能分辨开的黑白相间的线条对数。单位:线对/毫米(lp/mm)。对摄影系统非常重要。
- 概括能力:地面目标是个多维的真实模型,是个无限、连续的信息源(时空尺度上);遥感数据是对地面信息源有限化、离散化的二维平面记录。从地面原型到遥感信息,即把地面信息有限化、离散化过程必然要损失部分信息,这就是一种概括能力。从地面信息到遥感信息,经理一定的处理过程,它损失了一部分信息,必然产生一种概括能力,如同制图综合一样。遥感信息的概括能力随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而增大。
光谱分辨率
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、各波段的波长位置、和波长间隔的大小(带宽)。
- 光谱分辨率越高,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,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,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越好;
- 多波段(多光谱)信息直接地综合解译比较困难;
- 多波段(多光谱)的数据分析,可以改善识别和提取信息特征的概率和精度。
在遥感中的意义: - 开拓遥感应用领域
- 专题研究中波段选择针对性
- 图像处理中多波段的应用提高判识效果。
时间分辨率
指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。
- 超短、短周期时间分辨率:一天内,用来探测大气海洋物理现象、火山爆发、植物病虫害、森林火灾、污染源监测等。
- 中周期时间分辨率:一年内,用来探测植物的季相节律、再生资源、旱涝、气候学、大气动力学、海洋动力学分析等。
- 长周期时间分辨率:以年为单位的变化,环境、资源变化等。
区分概念: - 重复周期:相邻两次探测的范围完全覆盖同一个区域,叫做重复。较长。重复观测。
- 重访周期:相邻两次探测的范围不完全重复,有交叉,叫做重访。较短。偏离角度(倾斜、正射或垂直)观测。
辐射分辨率
指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、区分能力。即探测器的灵敏度(遥感器感测原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,或指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)。一般用灰度的分级数来表示,即最暗-最亮灰度值(亮度值)间分级的数目——量化级数。辐射分辨率越高,对地物变化的识别能力越强。
有效量化的级数一般由动态范围和信噪比S/N所确定。
- 动态范围:传感器可测量的最大信号与最小信号之比。在动态范围内,输入与输出信号几乎呈线性关系。
- 最大信号:在此值以外无论输入的信号多强,响应也无变化的饱和区。
- 最小信号:在此值以外为对输入的弱信号无响应的无感应区。
- 信噪比(S/N):有效信号(signal)与噪声(noise)之比,即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。为方便起见,信噪比常定义为信号均方根电压和噪声均方根电压之比,单位均为分贝(dB)。
常用遥感系统
传感器耦合平台(如卫星),就构成了遥感系统。一颗卫星可搭载多个传感器。
卫星遥感系统
用于大范围对地观测。
- 陆地资源卫星:以探测陆地资源为目的。
- 美国陆地卫星(Landsat)- 数据免费
- 1972年发射第一颗,共发射了8颗,搭载的传感器主要有MSS、TM、ETM、OLI,属于中高度、长寿命的卫星。
- 运行特点:近极地、近圆形的轨道;轨道高度为700-900 km,运行周期为99-103 min/圈;轨道与太阳同步。
- 法国陆地观测卫星(SPOT)
- 欧空局地球资源卫星(ERS)
- 俄罗斯钻石卫星(ALMAZ)
- 日本地球资源卫星(JERS)
- 印度遥感卫星(IRS)
- 中-巴地球资源卫星(CBERS)- 数据免费
- 美国陆地卫星(Landsat)- 数据免费
- 气象卫星
- 海洋卫星
- 地球观测系统(EOS)计划
- 环境遥感卫星
航空遥感系统
测图。用来更新地面的基础地理信息。地面遥感数据采集系统
做地面遥感实验,用于设计遥感器。